实验室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概况

      

       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正式立项,建设计划于2011年5月6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论证,2011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根据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和目标,实验室开展了能力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开放课题等各方面的工作,两年建设成绩显著,并于2013年7月接受教育部科技司的验收,2016年9月和2021年9月通过教育部的考核评估。2023年9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实验室进行了主任、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换届工作。现任主任为蒋晨教授,副主任包括陆伟教授和占昌友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丁健院士担任。

       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整合了高分子科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分子影像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相关科研力量,形成了具有学科交叉度高的完整研究体系。实验室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药学院拥有4500平方米工作用房,其中:科研楼内拥有实验用房3000平方米(第六、七、八层)、中试实验用房500平方米(第九层),化学楼内拥有放射性示踪生物体内外评价实验用房1000平方米(第一层)。

       实验室目前拥有固定成员48名,其中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16人、中级职称2人、专职管理人员2名。其中: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含青年)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含青年)11名等。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

1、智能化材料设计

主要开展环境响应型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分子识别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表征。

2、药物靶向递送

主要开展:1)脑靶向策略及其递药研究;2)淋巴系统靶向策略及其递药研究;3)实体瘤靶向策略及其递药研究。

3、药物控制释放

主要开展定位释药系统、定时释药系统和自调式给药系统制备和评价。

4、生物效应评价

主要开展智能化材料及递药系统:1)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2)体内外生物效应评价;3)质量控制。

         


 



打印 返回

X